明水河畔(小說)文/李萬彬
明水河畔
文/李萬彬
去明水河登山觀日出的想法,很早以前就有了。明水河屬內蒙古地區,距阿爾山市南100公里左右。是大興安嶺山脈向南延伸的部份。山脈、河流、綠色植被像磁石一樣吸引我心馳神往。八月下旬的一天總算如愿以償。
偶 遇
我和同伴坐火車前往,到達烏蘭浩特時,上來了幾位背包客,就是和我們一樣,喜歡徒步登山的驢友。他們也在明水河下了車。我和同伴不約而同地說:“跟他們走”。我倆一拍即合。出了車站,他們大步流星很快消失在夜幕中。我倆一路小跑緊追,大約追了半公里左右才攆上他們。我對他們說:“想跟你們一起走!”一位男士問我們是哪里的?
我說:“是白城徒步協會的!”
男士熱情地說:“在他鄉偶遇異鄉同行,歡迎!歡迎!”緊接著他又自我介紹說:“他們是興安盟飛魚戶外的”。他們當中的一位女士回頭沖我們點頭微笑,我感覺好面熟!好像在紅城參加凱樂石杯穿越時見過,天黑沒看得十分清楚。
“你們去登哪座山?”
“不登山,徒步好森溝,然后去五岔溝”
“你們需要走2天?80公里!還得露營!我倆想上山觀日出”我驚奇地有些語無倫次。
“你倆精神病呀!也不問清楚就跟我們走!”他們其中的一位急了。
“你們才精神病呢!那么遙遠、半夜三更、徒步露營!”我回應著。
“哈哈哈哈……哈哈哈哈……笑聲響徹山谷。”大家開心的自我嘲諷著。
臨分手時,相互提醒著對方注意安全,他們很快又消失在夜幕中。我們按原路返回。
山 路
火車有節奏的運行聲,漸漸遠去。此起彼伏的狗吠聲,遙相呼應。偶爾幾聲雞鳴為山鎮提前報曉。遠近相間的蛐蛐聲、蟈蟈聲、青蛙聲連成一片。各種聲音夾雜著我們急促的腳步聲,劃破了山路的寂靜。這是一條很長的上坡路,不一會,我們就開始上喘,汗水也漸漸順著臉頰流了下來。夜幕漆黑,天邊月牙隱沒在云層里,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走這樣的山路,此次行程同伴是向導,又是女士,忽然想起不久前,有驢友在山林中露營時,看到過野狼,不清楚這里有沒有?頓時又出了一身冷汗,幸虧同伴沒有覺察。我調動起自己的每一根神經,警覺地觀察路兩旁及周圍的環境,懸著的心多多少少有些顫抖。
身后傳來了汽車聲,山路很窄,我們躲到路邊駐立斜視,給汽車讓路。汽車在我們身旁停了下來。
“你們去哪里?坐我車走吧,山路太黑了!”司機打開側窗探出頭說。
“我們去前面登山,不用坐車,謝謝您了!”同伴回答。
“這么早哇!”司機搖搖頭又恍然大悟狀:“有什么可登的!”并叮囑我們:“前面是拐彎,注意車輛!”
望著駛去的汽車,我還是有點緊張,野獸絕對不會像司機那樣純樸……
不一會就到達了觀景臺,觀景臺是公路部門為長途汽車司機和乘客設置的臨時休息處所,也叫服務區。這里可以欣賞峽谷景觀……
此時,天邊月牙忽然跳出云層,同伴驚呼:“月牙!快拿相機”。可惜,動作還是慢了,月牙像怕見人似的又藏起來了。過了一段時間,月牙又出現了,仰望天空,透著一絲微亮。
我們坐在觀景臺的臺階上,借助手電光,吃了早餐,補充了體能,為登山做好了充分準備。
擎 日
離觀景臺不遠,翻過路邊山腳護墻,順山坡一路向上,空氣潮濕清爽,仿佛在云中穿行。大約有20分鐘左右,翻過兩座山巒,選擇了一處較平整的致高點。此處視野開闊,云霧仍然瞬息萬變。環望四周—東北方是一條狹長的山谷,云霧正從山谷中探出頭來向這邊游動。西北方被云霧籠罩的房舍時隱時現。西方山巒起伏,山腳下曲折的明水河蜿蜒流向遠方。南方山頂云霧圍著通訊鐵塔,山坡是碧綠的林帶,山腳連片的金黃麥田層次分明。東方山脈南北走向,那里才是最高點,在那觀日出才是最佳位置,但是,需要下到山腳,再穿過林帶,登上最高峰估計也得1個多小時,恐怕還沒登到山頂太陽就早已高高在上了,因為時間有限,我們只有在這“守山待日”了。
此時,我們不停調換方位拍照各種瞬間即逝的霧景。鮮紅的太陽剛剛露出笑臉,云霧就急速向太陽駛去,彌漫整個山巒。我們精心調整焦距,抓拍日出時山巒與云霧瞬間結合的美景。云霧瞬息萬變,太陽躲到云層后面,一直不肯露臉。我們舉著相機靜待紅日穿云破霧。幾分鐘后,紅日破云層而出,像一幅金黃色圓環壁畫掛在天邊。
同伴靈機一動:“快!快用雙手托日”一幅“擎日”畫面油然而生。
我們懷著驕傲和喜悅的心情返回觀景臺。在觀景臺又多了兩位攝影者,他們不斷輪換用4臺高檔單反相機拍照。他們說來過二十多次了,從來沒有遇見這么美的云霧,還說他們很多攝影獲獎作品都是在這里抓拍的,后悔這次沒帶廣角來,話音里聽出他們是某城市專業攝影人。總之,我們是不虛此行!滿載而歸!
野 餐
在觀景臺遙望對面雙峰山近在咫尺,溪流蜿蜒直奔山腳,依稀可見的特門橋是登雙峰山的必經之路。
接近中午,離開觀景臺,奔向雙峰山,雙峰山又名馬鞍山、小蛇山,因酷似馬鞍,且小蛇居多而得名。
一路上,我和同伴一邊欣賞風景,一邊不失時機的拍照。在路邊拾到的粉紅色彩旗,成為我們把快樂推向頂峰的道具。我舉著彩旗在空中舞動,心情舒暢無比。在特門橋左側,散放的牛、馬悠閑地吃著青草。旁邊的林中,點綴著幾顆叫不出名字的小紅果樹,顯得分外妖嬈。我們下到橋底,站在岸邊戲水,溪水流過腳面,掠過一絲絲涼意,雙手捧起涼絲絲的溪水洗臉、洗頭,別有一番樂趣。好輕爽,我就喜歡水,有水的地方更有靈氣。
我對同伴說:“咱們在這吃午飯吧!” “好哇!”同伴應著。于是,我們選了一塊干凈地段,鋪平舊報紙,擺上筵席……
煎餅卷著大蔥、黃瓜蘸著大醬、喝著拔涼拔涼的小溪水……啊!真享受呀!神仙一樣!
吃完飯,裝好垃圾,同伴拎著就要走。
我說:“我們還得返回來呢!回來再帶走吧!”
同伴笑了:“哈哈哈哈……可不是嘛!”參加戶外活動,早已養成了垃圾隨手帶走的習慣。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遵守的義務。
仙 境
雙峰山腰有一個用水泥修飾的洞口,洞口直立在雙峰山西側,沒有人能接近,也找不到進洞的路。路上我們逢人便問:“洞口叫什么名字?什么時間修建的?”路人均以搖頭做了回答。
從特門橋到雙峰山腳下的山路幾乎看不到汽車駛過。可是,每隔不遠就能看見一條被車輪碾壓的小蛇,此山為小蛇山不虛此名。
上到雙峰山中部,視野更加開闊,山坡東側是蜿蜒的明水河。西部山坡下有200多只黑頭羊,倆個小男孩牽著兩只大狼狗在羊群中玩耍,而狗時不時地對著山上一頓狂吠,莫非這么遠它們也嗅出了陌生人的味道。我默默跟在同伴后面,兩眼盯著附近,就怕蹋到突然出現的小蛇……突然,在巖石后,一張被雨澆過、讓陽光照射而發白的火車票映入眼簾。
我迅速拾起說:“看看是哪里的驢友”票面印著:“7月24日7566次,阿爾山至明水河。”
同伴說:“是我的,上個月為了拍照山下的油菜花自己來過,不小心丟掉了。”
同伴繼續說:“越往上就越險,而且非常陡,我們把登山包放這里再上吧!”
我說:“背著吧!放這里,容易找不到弄丟了!”
同伴說:“越過兩座山頂,還得原路返回,那邊山坡陡峭,沒有下山的路!”
我驚訝的上下打量著她,看著眼前的這位柔弱女子,感覺到她骨子里的強大,我發自內心地有點崇拜她了。我原有的那點保護她的意識已經蕩然無存……
爬到山頂,放眼望去,遠處山巒起伏,近處流水潺潺。草、樹、田地、村莊——如同人間仙境。
尾聲
繼續向北登山時,山路樹叢濃密,我在前開著路,樹枝劃到兩只胳膊,蜘蛛網也粘著我的臉。在半山腰林帶中,我們追著一只特大螞蟻拍照,我們是那么容易滿足,一只螞蟻就給我們帶來了無窮樂趣。再往上走,蘑菇連成片,我們採摘著……天空中下起了小雨。雨滴也沒能阻止我們採蘑菇的樂趣。走出山林,到了山頂,蘑菇已經裝滿了布兜。
山腳下,住著的是一家蒙古族牧民,院子里牧羊狗圍著羊群來回奔跑。在山腰上清楚聽見牧民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蒙語,院內牧羊狗沖著我們狂吠不止……狂吠聲一直持續到我們在另一處下山,似乎在抗議“倆頭驢”侵犯了它們的領地。
我們欣賞著山上風景……我興奮的喊著同伴,在這里拍照吧!我們選擇不同方位,照了好多張相后,高高興興下山。一路游來,拍照、抒情、歡歌、笑語,記滿故事。